5月12日,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首届会员大会在君隆戴斯酒店隆重举行,宣告协会正式成立,并同期举办“厦门市第一届智能制造产业论坛”。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市政府“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将达到70%,建设10个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形 成5家骨干智能装备企业和若干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实现由“厦门制造”向“厦门智造”转变。为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厦门由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路达 (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宏发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职业技术学校等5家企业,牵头发起成立“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筹备期间,得到了全市智 能制造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大力支持,目前首批会员已达130家。在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启民 当选首任会长。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大革命将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智能制造产业的本质是“应用催发市场、市场培育巨头”。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进入爆发期,2014年我国进入工业机器人引领智能制造时 代的元年,预计2020年中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千亿以上。因此,以突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为核心,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产值率高,适合厦门这种区域面积有限的城 市发展,且目前机器人产业属于市场需求极大的朝阳产业,在国内都处于发展初期,各地的起点都差不太多,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抓住这一轮国内制造业自动化 发展浪潮。通过多年的耕耘,目前厦门已培育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并发展出自身的应用机器人、关键元件、物联网、信息软件等。因此,如果能 够以机器人应用研发及解决方案服务为切入点,凝聚系统集成、核心元件、物联网、软件等各方面技术力量,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对满足地方 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厦门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及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建材等劳动强度大、重复性操作多 的行业领域组织实施“机器换工”,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犹为重要。
厦门本地的制造业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尤为迫切,而这些行业提出的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大部分没有现成案例可供借鉴,此时解决方案供应商能与用户紧密配合、 频繁交流、持续分阶段升级就尤为重要,这方面本地供应商有着明显的优势。2015年7月28日,集美区首个自动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机器人及数控 技术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在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揭牌。项目以路达为应用载体, ABB公司提供机器人本体支持,思尔特提供系统集成,三方强强合作,旨在共同研究及推动机器人在五金制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提升,带动集美区机器人应用系统开发集成产业的发展,助力集美区产业转型升级,集美区出台了《落实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今年将重点扶持60家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包括路达在内的10家龙头企业。集美区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是厦门市制造 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厦门市政府2015年11月9日,以厦府{2015}267号文件,发布《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 了发展目标、主攻方向、试点示范等,为加快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春天里,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应运而生,他肩负着整合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器件供应商、研发创新机构等 多方资源,以“服务厦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厦门智能制造产业链形成和发展”为宗旨,凝聚国内外一流的智能制造资源,促进交流、建立国内领先、与国际接 轨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将其发展成为海西乃至国内智能制造资源的汇聚点和辐射源,成为厦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引擎、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 器。协会确定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设立厦门市智能制造研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卫厨、机械、光电、电子、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养培育 10家规模上亿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建成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促成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技术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